與鐵改局中工處許處長有約
圖文/靜修鐵道先鋒隊 2014.12.11 手上帶著兩串大佛珠,寬大飽滿的天庭上梳著西裝頭,一副金框眼鏡掛鼻樑,炯炯有神的目光透露著自信,一開口說話就讓人感覺和藹,感覺是個很跳tone的人。他是誰?他是掌握幾千億台灣鐵路交通建設經費的搞軌舵手---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中部工程處處長(簡稱中工處)許文貴先生。 許文貴處長今年53歲,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來自平凡家庭,父母在市場賣涼粉,童年常被哥哥揹著到處撿煤渣回來賣,聰明的他相信: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的做好每一件事,一定能有大作為。 |
從臨時工到處長
平交道一直是很容易引起交通意外的地方。30年前,適逢首都台北車站到松山鐵道地下化工程建案,那時,許文貴剛從台北工專畢業、退伍回來,考試進入台鐵局成為一年一聘的工程師,參與的第一件工程就是台北火車站立體改建計畫,當時雖是考試成為公務員,卻是以臨時工任職,裝備就是一個S型腰帶和安全帽,在工地搬石頭、綁鋼筋、當師傅在裝窗戶、鋪鐵軌…什麼工作都會主動去幫忙參與,也因此打下札實的工程底子。
一路走來,從萬華到松山地下化改建工程,經歷30年,從臨時工、技術員、工程師、科長、專任工程師,到升任副處長及處長,依靠的除了在不斷進修並獲得工程博士的學職本能外,就是30年來在工地現場累積的實實在在的實際經驗。也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和背景,平時到工地現場察看時,下屬都知道他得比我更專業才足以讓我信任。所以,許文貴處長要以他的專業保證,中工處提供的優良工程品質。
都是我們搞的軌
中工處全名叫做交通部鐵路工程改建局中部工程處,另交通部鐵路工程局簡稱鐵工局,下設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四個工程處,許文貴屬中部工程處,為第四層行政機關長官。北部工程處包含新竹以北地區;中部工程處包含新竹以南,台南以北,約270公里;南部工程處包含台南以南,從左營開始到高雄、屏東、潮州;東部工程處包含宜蘭花蓮台東的。
中工處業務以鐵路工程改建為主,許文貴團隊常自稱自己是「搞軌」的人。中工處組織現編制有一名處長、兩名副處長、一名主任工程師,五個課(工務課、機電課、技術課、材料課、運務課等),四個室(人事室、政風室、主計室、秘書室),三個隊(號誌工程隊、軌道測量工程隊,機電工程隊)、六個工程段,總編制為102人,實際只有76個正式職員,加上約雇者共240位,為整個中部改建工程提供服務。
目前員林車站改建高架工程已竣工,而台中鐵路高架化工程則從豐原到大慶站,總長共21.7公里,共10個車站。
中台灣高架鐵路首航員林站
員林鐵路高架化工程成為中台灣部第一個工程,有其實際需求之必要性,許文貴處長表示:
一、都市重建計畫
自古以來,都市發展型態均以交通設施為中心,但時日久了以後,擁擠、吵雜、髒亂、老舊……等問題會陸續惡化,不僅民眾會希望交通設施周遭的環境品質能提高,為都市景觀而言,亦有更新重建整理的需求。根據2013年12月維基百科統計,員林以124,938人名列為全國人口數最多的第一大鎮,而員林鎮行政區域,有六大里被鐵道阻隔在西區,嚴重阻礙員林西區的發展,因而不但里民高度期望員林進行都市重建計畫,主管機關也評估其迫切的需求性。
二、解決員林交通問題
自1905年員林驛通車以來,列車在平面道路上來來回回奔跑,經常有安全上的顧慮。以員林而言,因為火車站的存在與阻隔,必須興建1個莒光陸橋、3個平交道、5個地下道,還是難紓解日益繁雜的車輛。雖然扮演重要的交通分流功能,但交通意外事故也時有所聞。論起台灣鐵路改建工程計畫時,台北、松山、板橋、南港四期火車站地下化的工程均已完工,中部工程動工之際,在彰化地方長官及民意代表積極請願、行政長官的探勘研究後,因應員林鐵道改建工程里數較短及員林都市更新全面發展計畫需求,編列29億元經費,員林便成為中部的第一個鐵路高架化改建工程。
突破五大工程難處
員林鐵路高架化工程中遇到的困境為何?回顧來時路,許文貴處長談起以下幾個困難點:
一、不徵用土地,採鐵道原地興建
員林鐵道沿線兩旁均為密集的住家,不論是徵收土地、施工動線、噪音干擾…等,均須採取對民眾最少干擾的計畫來進行。所以,高架化的工程就是貼著原有的台鐵軌道在進行,這樣才能減少土地的徵收及擾民的程度,但也大大的提高了工程困難點。
二、需維持原有運輸功能
雖然員林鐵路改建高架工程如火如荼執行,但同步仍得讓火車順暢運輸,公路維持原有的運載功能,例如:為了興建鐵路高架橋,得先拆除交通流量甚大的莒光路陸橋,陸橋拆除期間勢必影響舊慣的交通功能;封閉原本貫穿前後站的跨站虹橋,也會造成民眾通行不便,故工程進行當中,還得解決諸如此類衍生而出的交通運作問題,這也是工程中的大挑戰。
三、歷史建物立體穀倉橫亙其中
臺灣鐵路穀倉員林立庫是員林高架鐵道改建時的另一個大問題,立體倉庫是1976年留下來的特殊運輸倉儲建築物,因應文化工作者的守護行動,在2008年打掉原有使用百年的軌道與月台,員林站成為一個月台、兩條軌道的一等站,即是為了因應高架化更成而鋪設臨時軌道。那時,臨時軌道為了閃避穀倉,讓軌道路線做了15度的調整,由原先穀倉東側的永久軌,切換到西側的臨時軌,軌道路線一旦更改,首先阻擋穀倉西臨的陶淵明社區八戶人家的進出道路,為兼顧兩者之需求,中工處另外租用土地提供社區民眾闢建暫時性通道,臨軌社區成為貼近改建工程的鄰居。
四、員林地質特色
員林地質屬於濁水溪沖扇平原積土,土壤液化情形嚴重,這也成為員林高架鐵路工程的大問題。何謂土壤液化呢?許處長形容像在海邊堆沙時,海水一衝來沙屋就垮了,這狀況發生在土壤垮掉時就叫做土壤液化。員林的土壤液化情況很嚴重,所以得改變工程基樁的施建技術。
當在臨時軌道旁邊進行高架軌道施工時,很有可能加劇土壤液化的狀況,若造成地面下陷超過0.7公分,就會造成鐵軌的走位及列車翻軌的疑慮。所以得克服很多施工技術問題,例如基樁、擋土牆、止水樁……等。土壤液化的特色讓員林段施工增加了許多工程考驗,但工程團隊靠著臺灣人的精湛技術研究,終究一一克服了。
五、工程擾民需溝通
因為興建鐵路高架化工程難免會影響居民的作息及移動的便利性,這時與民眾的大量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了要盡量減少徵收的土地面積,中工處採取分段施工來爭取施工的場地;另外,為了維持台鐵每日提供上萬人的運輸需求,中工處每日只有短短的夜間四個小時來施工。
每當凌晨12點30分最後一班列車離開員林後,工程人員得先關掉25,000伏特的高壓電,讓重型機械入場,鏗鏗鏘鏘地摸黑工作,積極搶做四個小時後,晨曦未起所有人員與機具全撤退,鐵道立即恢復通電,讓清晨5:30第一班要開入員林的列車順利進站。
施工品質除了工程建物成品外,亦包含施作期間帶來的干擾排除,半夜機器震動、運輸的轟隆聲、工人商議聯絡的呼喊聲,凡此大小事都需與住戶溝通尋求體諒。鐵道改建工程,天天都得跟時間賽跑,也得跟大小百姓搏感情……。
鐵路高架化與地下化之間
當靜修鐵道先鋒隊問起:鐵路高架化有何優點?專業的許處長深入淺出地說明著,分成以下解說:
一、從地質結構來看
鐵路地下化軌道開挖,一定要先考慮地質結構的問題,中臺灣多半屬於礫石層土質,而員林屬於液化土壤區,基本上都不適宜進行鐵路地下化的設計。
二、工程難度
搭建鐵路高架橋工程難度確實比地下化開挖簡單一些。但,就臺灣目前施工團隊的技術而言,是可以克服的難處,例如:八卦山隧道、雪山隧道等工程。
三、經費考量
鐵道的地下化工程與捷運軌道不同,捷運車體較輕、軌距較小、地下化牆面工程的厚度較厚,地下開挖的深度亦需較深入。地下化工程除施工難度大增外,工程所需設備、施工日期,以致於經費也會無上限增加。
四、空氣汙染
施建地下化交通設施所需的電力、通風設備龐大,衍生而出的空氣污染、能源消耗,不能視而不見。
五、維修難度
地下化工程必須另外興建通風口、抽水站、災房、緊急出口……等,維修困難外,維修費用亦較高。
六、使用便利性
地下化軌道若發生意外事故時,人員搶救困難。假如運量飽和時必須要增加軌道,高架化較易順應將來需求擴建。
七、水文生態改變
地下化開挖,經常會造成歷史文物的破壞以及地下水文的改變,甚至影響周遭整個生態情形。
看見員林大不同
藉由員林高架化工程施作,員林有了嶄新的火車站,讓員林前後站隔閡消失,重整員林鎮容景觀、提供員林地區交通的便利性,包含拆除員林原有的莒光陸橋,三個平交道(雙平路、靜修路、溝皂巷),五個地下道(雙平路、惠來街、中山路、南昌路、惠明街),以及一個員林大道打通,消弭平交道肇事、交通延滯、車輛油耗等問題,使員林成為健康安全環保的全新大鎮。
建置陸橋或地下道會降低周遭住宅及土地的價值,高架化後始土地、商業活絡。員林地下道素來有嚴重的淹水問題,地下道回填,陸橋拆除,均有效減少鎮公所維修地下道、陸橋等公共建設經費的支出。鐵道讓都市發展失衡,透過鐵道高架化以及都市更新計畫,能讓整個員林區有新的都市樣貌。且高架橋的下方土地騰空出來,能有更多元更適合解決土地在地化的需求,例如:員林車站附近需要停車場、綠地…等的規畫。
當拆除遇上文物保留
經驗豐富的許處長也是大學講師,他經常呼籲:身為工程師,不能光以工程第一,卻忘了尊重維護文化資產的議題。開挖員林段沒有挖到文物,其實是遺憾也是慶幸。中工處在台中段的改建工程中,即因為挖掘到大量的歷史遺址及文物,我們和文化局、國家美術館、科學博物館等專業單位合作,還曾因此停通了280天,故特別撥出四千萬經費,在台中太原站附近成立中臺灣鐵路高架未來生活願景館,館內共分六區,從高架化計畫內容簡介、古蹟公共建築維護、各車站周邊交通設計、車站3D模型展、專業施工技術指展、到前望幸福列車,面面俱「道」展現中工處在維護歷史文物上的實務與努力。館內除了長年無休外,還設有專業的導覽服務,針對兒童學生則有經過志工訓練的導覽老師,歡迎師生民眾們蒞館指教。
員林鐵道文化如何保存?
許處長認為臺灣各地可見大小規模不一的文物館,立意很好,但需將地文化特色與歷史背景等元素,融入在地嶄新建物裡,才是最佳的設計。例如,台中火車站本身是古蹟,集合20號倉庫等歷史建築,結合地方的文化特色進行鐵道文物的展示,才是融入在新的高架化工程中,會是一個最好的鐵道文物呈現。靜修國小很有心希望能成立員林鐵道文物教育站,我也希望靜修能將員林百年來雙鐵共構的鐵道文化展現出來,樂見其成外,也樂意提供協助。
鐵漢柔情幕後花絮
許處長除了擔任改建工程的行政龍頭要職外,也經常在工地現場穿梭,檢視指導現場施作單位的品質,更由於他擁有博士學位,而受聘到大學裡為研究所的碩博生授課。處長認為身為一個工程師,不僅要注意工程師的倫理,更須懂得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工程改建只是一時的,但影響卻是久遠且具體的,本著良心來造橋鋪路即是功德一件,絕不可有半點輕忽及隨便的心態。橋就是一個傳達溝通的管道,希望透過高架化軌道這個陸橋來傳達暖意,這是處長希望他的學生及團隊能具有的價值觀。
許處長表示:「有時候,就只是一個想法的轉換,即能讓善流源源不絕。」因此,自2013年7月開始,許處長即要求中工處所屬工地員工,每逢初一或十五的祭拜,均捨棄大家較多餘的泡麵、飲料等食物,改成以白米、油品、麵條等民生必需品來祭祀,再將這些祭祀品透過公關室,分送給社會上需要的弱勢團體。中工處拋磚引玉讓他的上下游廠商一起來做公益,截至目前為止已發送約四噸多的白米。
這個小想法引發大改變,如漣漪般蕩漾開來,中工處還呼朋引伴舉辦登山健行活動、桌球羽球等球類競賽,讓廠商與員工有了正向交流的互動學習機會。許多中工處的退休員工、廠商紛紛起而效尤,投入中工處志工隊行列,加入導覽介紹、慈善育幼院探視,更甚者,穿戴起誇張的戲服、道具,為孤單老者及弱小的兒童演戲、歌唱。
許處長呼籲「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扎扎實實的把事情做好」,在與處長的訪談中,不僅看到他思路清晰、記憶力超好,真的能提綱挈領又面面俱到的回答我們的任何一個小問題。我們更看到他除了本業以外的堅持及柔軟的心地,鐵漢柔情,他可算是最佳代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