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美藝術空間的由來
芯伃、雅婷、俊霖訪談心得
龍美藝術空間在彰化縣達德商工,為達德商工秘書長亦即磺溪九怪書會會長莊宏亮所設立。其命名中「龍」取自父親國龍之名,「美」取自母親幸美之名。
莊會長表示,其母親與莊宏亮均喜好收集古物,一直希望設置一個收藏展示品的空間,宏亮老師和兄弟們因此在忙於事業外,於母親過世一週年時設立此館以紀念母親。
莊會長表示,其母親與莊宏亮均喜好收集古物,一直希望設置一個收藏展示品的空間,宏亮老師和兄弟們因此在忙於事業外,於母親過世一週年時設立此館以紀念母親。

「游於藝」
孔子曾云「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可見,孔子著重品格的涵養,也重視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的學習,以彰顯自身感受美學思維的重要也在在顯示工藝美術創作需要有繪畫、書法、雕刻等基本功。
工藝美術追求雅俗共賞,作品不僅要求逼真,更要能符合相關的規矩,而非隨性的創作,因此,要在這個領域有所成,至少需要苦練二十年的時光,對於視力、體力都是嚴格的挑戰。
孔子曾云「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可見,孔子著重品格的涵養,也重視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的學習,以彰顯自身感受美學思維的重要也在在顯示工藝美術創作需要有繪畫、書法、雕刻等基本功。
工藝美術追求雅俗共賞,作品不僅要求逼真,更要能符合相關的規矩,而非隨性的創作,因此,要在這個領域有所成,至少需要苦練二十年的時光,對於視力、體力都是嚴格的挑戰。
柴窯燒~陶器
柴火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而木柴的灰燼產生「自然落灰釉」的陰陽變化,使得柴燒作品越看越迷人。一般燒窯溫度需達到1260度以上,時間則需要兩三天甚至為期半個月或二十一天的窯燒製品,持續高溫與木灰對窯壁、窯具則產生侵蝕效果,因此窯具壽命短。此作為二十一天的大型柴窯燒作品,色澤、火痕特殊。 |
七寶燒~
日本的七寶燒包括以金、銀、琉璃、琥珀等材質裝飾玻璃器具,經過放在金屬盤上上釉、鑲絲、磨光、多次燒焙程序,相當繁複而講究。作品色澤飽和,作工精緻,華麗貴氣,如同佛經的七種珍寶。製作方式和中國人的景泰藍、砝瑯燒相似。仔細看這飛鳥的圖案並無外框,此即七寶燒的特色製法。在燒製這個作品時,要先用銅絲將飛鳥圖形固定下來,燒製到一半時要取出銅絲後重複磨光燒焙等程序。 |
玻璃藝品~鼻煙壺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内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内繪制而成的。最初因爲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後來,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内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發展為内畫鼻煙壺及詩書畫並茂的藝術精品。 此鼻煙壺畫有精製的孔雀,上蓋為瑪瑙,是莊會長在大陸旅遊時,鄉野小鎮的文物攤上看到創作家正在繪製鼻煙壺,經過斡旋後,會長以低價購得此工藝家的師傅的作品。 |
普洱茶~~七子餅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又分為餅、磚、沱…等不同樣式的茶款,此收藏為375公克一片,七片一組的普洱茶餅,俗稱七子茶。 普洱茶自古被認為有治理腸胃、解油膩的功能。而普洱茶之所以越陳越香,是因為茶體與空氣接觸而產生後氧化工序,進而讓刺激性退化,甘醇度提昇。 由於普洱茶「渥堆」工藝向來被視為不傳之秘,所以,市場行情混亂,初次接觸的人容易買到不合格的普洱茶。會長說食用前先以電鍋蒸煮的方式將緊壓的普洱茶蒸軟,可較容易享用到美味又健康的普洱茶。 |

瓷藝~
蔡川竹是臺北市松山人。父親蔡石頭於1925年開設「協益商會」經營米糧業,兼營陶器工場。蔡川竹原任職信用合作社,工作之餘常因陶瓷技術問題到中央研究所就教於技師松井七郎,從此對瓷發生興趣,設置實驗窯,專注還原燒法之研究。
「水牛」、「三合院煙灰缸」兩件作品皆以鈞窯釉系表現,甚受好評。1971年松山窯場被政府徵收,兄弟分別到龍潭、鶯歌與後龍等地繼續從事陶業。蔡川竹執著於鈞窯紅釉的鑽研與創作,創新多種紅釉,成為臺灣鈞窯紅釉之先驅,陽明山的中山堂、中正紀念堂的磚瓦,均出自此處。
八卦窯亦稱霍夫曼窯,建於民國44年,為燒製紅磚的舊窯,民國56年停產。本窯技術是由德國人發明,日本人設計由國人建造,以製造磚塊供應土木興建用。八卦窯使用21個孔洞的煤球,具有節省能源的優點。
此作品使用臺灣鈞窯紅釉,在八卦窯燒製而成。
蔡川竹是臺北市松山人。父親蔡石頭於1925年開設「協益商會」經營米糧業,兼營陶器工場。蔡川竹原任職信用合作社,工作之餘常因陶瓷技術問題到中央研究所就教於技師松井七郎,從此對瓷發生興趣,設置實驗窯,專注還原燒法之研究。
「水牛」、「三合院煙灰缸」兩件作品皆以鈞窯釉系表現,甚受好評。1971年松山窯場被政府徵收,兄弟分別到龍潭、鶯歌與後龍等地繼續從事陶業。蔡川竹執著於鈞窯紅釉的鑽研與創作,創新多種紅釉,成為臺灣鈞窯紅釉之先驅,陽明山的中山堂、中正紀念堂的磚瓦,均出自此處。
八卦窯亦稱霍夫曼窯,建於民國44年,為燒製紅磚的舊窯,民國56年停產。本窯技術是由德國人發明,日本人設計由國人建造,以製造磚塊供應土木興建用。八卦窯使用21個孔洞的煤球,具有節省能源的優點。
此作品使用臺灣鈞窯紅釉,在八卦窯燒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