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會長鄭惠宇訪談紀錄
又高又瘦、長相斯文、總是西裝畢挺、帶著一副眼鏡、說話緩緩的但抑揚頓挫十分有,待人接物態度總是很有禮貌又親切,他就是磺溪九怪前任會長~~鄭惠宇老師。鄭老師目前任職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現年60歲,雖然他的年紀跟我們的阿公差不多,但感覺很親切。在訪談中,鄭老師會停下來詢問我們聽懂了嗎?也會告訴我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是一次很溫馨的訪談過程。
又高又瘦、長相斯文、總是西裝畢挺、帶著一副眼鏡、說話緩緩的但抑揚頓挫十分有,待人接物態度總是很有禮貌又親切,他就是磺溪九怪前任會長~~鄭惠宇老師。鄭老師目前任職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現年60歲,雖然他的年紀跟我們的阿公差不多,但感覺很親切。在訪談中,鄭老師會停下來詢問我們聽懂了嗎?也會告訴我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是一次很溫馨的訪談過程。
成長於書香世家
鄭老師回憶四五十年前,爸爸任職於經濟部台灣製鹽總廠,南部的書法大師朱九瑩是爸爸工作單位的廠長,鄭惠宇老師的父親即師承朱九瑩先生,朱九瑩先生的父親是享譽中國大陸的著名政治家朱鎔基,均具有相當深厚的書學家傳。在台灣製鹽總廠內經常舉辦書法比賽,老師的爸爸國語文程度非常好很會寫書法字,鄭老師的媽媽也很會寫毛筆字,而且是一位很認真的國小老師,爸媽就是老師的書法啟蒙老師。
鄭老師小時候就很喜歡寫書法字,小學四五年級時,當時書法比賽風氣不像現在盛行,機關團體較常辦理比賽,而鄭老師屢屢參賽即獲得大獎,讓他對書法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但是,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將讀書擺在第一位,所以,不是很贊成鄭老師投入書法興趣。他只好趁著每天五點多爸爸還沒下班回家前,偷偷寫字,偷偷收好讓他醉心的嗜好。國高中階段,就在強烈的興趣下自行苦練,並獲得書法比賽的冠軍。
拜師學藝之路
就讀世新大學時,才正式拜國內書法界大老謝騰龍老師為師,謝老師就是當初中華民國兒童書法教育協會的總幹事,謝老師因過度投入書法教育社團太過勞累,最後因肝病過世。而後鄭老師拜薛平南老師為師,薛老師則是現在世新大學書法社團的指導老師。「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很不簡單的,一朵花不能成就整個春天。我的老師們敎會我的不只是寫書法,還有做事要有方法、做人要有原則。」受到謝老師與薛老師的身教言教影響,鄭老師走在書法教育這條路上從不敢懈怠。
學生時代任要職
鄭老師他就讀世新大學時,就是書法社團的社長,第一個加入的社團是「中華民國兒童書法教育協會」,現已改名為「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協會」,鄭老師擔任當時的總幹事秘書,也因為這樣的資歷,鄭老師認識許多現今書法界聞名的人物,也算看盡了書法教育的興衰起落。
半夜兩點的午餐
鄭老師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工作,27歲時在台北買了第一棟房子。他說:「也因為買了房子,麻煩就來了。什麼麻煩呢?就是沒錢付貸款的困擾。」當初,他任職於東方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業正值由鉛字版印刷改成電腦打字版的階段,《中國少年通俗小說》《亞森羅蘋全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些曾獲行政院新聞局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讀物,相繼在鄭老師的手下改版誕生。由此可見,鄭老師當時工作的繁重,但「台北居大不易」不是現代人的口號,當時,一個鄉下儉樸公務人員的小孩,怎承擔起巨大的房貸,由於缺錢,他得利用中午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下午五點下班後去兼差教書法,他也曾受聘到國語日報社擔任書法教師。
當時,因為賺錢忙錄,每天的第一餐是在晚上九點多結束書法課後才吃飯,很難忘情創作的興趣,飯後繼續寫書法,所謂的午餐是在半夜兩三點才解決。鄭老師說:「學藝術的人,不管是跳舞、運動、繪畫或歌唱,每個人都想要有個人的風格與風格。」一天睡四個小時,再忙再累不能捨棄的還是書法,可見他對書法的執著了。
選定目標篆書
書法是藝術的一種,書法要能有個人風格,也得合乎法度與規範。
中國字體雖只有篆隸草行楷五種,以楷書為例,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等字帖,這些都是基本的法度,該好好的鑽研。鄭老師說了「梧鼠技窮」的故事,梧鼠身懷五種技能:能飛卻不能上屋,能緣卻不能窮木,能游卻不能渡河,能穴卻不能掩身,能走卻不能先人。說明梧鼠雖有五技,卻不能專精,這就像學習書法字體的道理。鄭老師相信「要成功很簡單,就只要努力把其中一件事情做好,這件事情做好了,其他事情自然就能做的更好。」
因此,老師選定篆字,不斷鑽研,也投入篆刻的小天地。鄭老師在訪談前後換了兩副眼鏡,我們好奇的問他是因為老花嗎?他才透露是當初太過投入篆刻世界,傷了眼睛及視力,最後,為了健康的關係放棄了篆刻,但篆刻精神則成為鄭老師創作的靈感。我們想依照鄭老師拼命三郎的個性,會因為篆刻傷到眼睛,一定是當初奮不顧身投入使然。
別把成績看的太重
還記得56屆台灣省政府全省美展的比賽,那是鄭老師第二次參加全國性的書法比賽。鄭老師寫了一幅很大字、很野、很狂放的36尺(230cm*90cm)作品,他認為,那並不是照著所謂的規矩創作的作品是不該得獎的,沒想到結果竟然得到了優選,他還繳了一大筆的稅金呢!之後,他陸陸續續投入書法比賽,得獎紀錄幾乎囊括全國性的所有比賽。因為比賽有了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也因為獲獎有了更多投入的動機,他覺得書寫其他字體的程度也提高了。漸漸的,鄭老師就不會太看重比賽的成績了,因為,自己實力的精進才是最重要的。
寫書法三十幾年,戒菸十幾年了,置身於裊裊菸霧中,可能是年輕時的書寫前的癖好吧!後來鄭老師成為公務人員,工作更加忙碌,若是要參賽,鄭老師通常會先將工作排程妥當,再請假兩三天來閉關,「除了先前的構思外,一件作品我要先習寫四五十次,比賽對體力是一個大負擔,現在年紀大了,不參加比賽了。」
對「磺溪九怪」的期許
磺溪是指大台中地區,包含彰化。在命名時,因為成員們都喜歡揚州八怪,有些喜歡「搞怪」,有些喜歡在創作時喝點小酒,因此以「磺溪九怪」命名。書法發展的歷史,在唐朝時重視法度、在宋朝時重視寫意、清朝以後重視個人的想法,磺溪九怪書會追求的就是勇於面對自己、扮演自己,追求展現個人面貌的書會。鄭老師希望磺溪九怪能能帶動彰化縣的書法風氣,並成為書法在21世紀民國時代的典範。
磺溪九怪在彰化縣文化局的那場展演另人印象深刻,大家穿著中國風的唐裝,嘗試在衣服、絲綾布匹上寫字畫畫,以書畫作品做為裝置藝術的材料,感覺創新意。其實,當初還有請模特兒來進行以創作品為主的走秀計畫,可惜,最後並未成行。成立書會,大家彼此交流砥礪,讓文人不再相輕,讓書法不再只是關起門來寫字這樣看似無趣的事情。
人生有夢就美
鄭老師從擔任世新大書法社社長開始,即開班授課教書法,回到彰化後,仍是一星期教七堂課,持續了三十年。目前為了追求個人自由只保留一節課,是免費教導好朋友的孫子。鄭老師的夢想就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以世新大學優秀校友的身分返校演講。書法可怡情養性,也與生活息息相關,一個立志當書法家的人,必定是個懂修身養性處處受歡迎的人。「書法藝術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學習書法須先了解中國字的結構,圓的、扁的、長的、方的、梯行的、平衡的,才能將字寫的好。」鄭老師以勤勞在基本面下功夫來勉勵我們這些小學生。
最後,鄭老師說他的父母對家庭教育最重視的就是要「兄友弟恭、以禮相待」。鄭老師說:「做人就如用毛筆,寫字用三四分筆就可以,凡事要懂得為人留餘地」。這就是所謂「福若盡,緣必孤;話若盡,人必易」的道理。我們從鄭老師身上體會到學習書法對生命視野的開拓及生命價值的提升,「雖千萬人吾往矣!」歡迎您與我們一起來學習書法藝術吧!
鄭老師回憶四五十年前,爸爸任職於經濟部台灣製鹽總廠,南部的書法大師朱九瑩是爸爸工作單位的廠長,鄭惠宇老師的父親即師承朱九瑩先生,朱九瑩先生的父親是享譽中國大陸的著名政治家朱鎔基,均具有相當深厚的書學家傳。在台灣製鹽總廠內經常舉辦書法比賽,老師的爸爸國語文程度非常好很會寫書法字,鄭老師的媽媽也很會寫毛筆字,而且是一位很認真的國小老師,爸媽就是老師的書法啟蒙老師。
鄭老師小時候就很喜歡寫書法字,小學四五年級時,當時書法比賽風氣不像現在盛行,機關團體較常辦理比賽,而鄭老師屢屢參賽即獲得大獎,讓他對書法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但是,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將讀書擺在第一位,所以,不是很贊成鄭老師投入書法興趣。他只好趁著每天五點多爸爸還沒下班回家前,偷偷寫字,偷偷收好讓他醉心的嗜好。國高中階段,就在強烈的興趣下自行苦練,並獲得書法比賽的冠軍。
拜師學藝之路
就讀世新大學時,才正式拜國內書法界大老謝騰龍老師為師,謝老師就是當初中華民國兒童書法教育協會的總幹事,謝老師因過度投入書法教育社團太過勞累,最後因肝病過世。而後鄭老師拜薛平南老師為師,薛老師則是現在世新大學書法社團的指導老師。「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很不簡單的,一朵花不能成就整個春天。我的老師們敎會我的不只是寫書法,還有做事要有方法、做人要有原則。」受到謝老師與薛老師的身教言教影響,鄭老師走在書法教育這條路上從不敢懈怠。
學生時代任要職
鄭老師他就讀世新大學時,就是書法社團的社長,第一個加入的社團是「中華民國兒童書法教育協會」,現已改名為「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協會」,鄭老師擔任當時的總幹事秘書,也因為這樣的資歷,鄭老師認識許多現今書法界聞名的人物,也算看盡了書法教育的興衰起落。
半夜兩點的午餐
鄭老師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工作,27歲時在台北買了第一棟房子。他說:「也因為買了房子,麻煩就來了。什麼麻煩呢?就是沒錢付貸款的困擾。」當初,他任職於東方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業正值由鉛字版印刷改成電腦打字版的階段,《中國少年通俗小說》《亞森羅蘋全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些曾獲行政院新聞局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讀物,相繼在鄭老師的手下改版誕生。由此可見,鄭老師當時工作的繁重,但「台北居大不易」不是現代人的口號,當時,一個鄉下儉樸公務人員的小孩,怎承擔起巨大的房貸,由於缺錢,他得利用中午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下午五點下班後去兼差教書法,他也曾受聘到國語日報社擔任書法教師。
當時,因為賺錢忙錄,每天的第一餐是在晚上九點多結束書法課後才吃飯,很難忘情創作的興趣,飯後繼續寫書法,所謂的午餐是在半夜兩三點才解決。鄭老師說:「學藝術的人,不管是跳舞、運動、繪畫或歌唱,每個人都想要有個人的風格與風格。」一天睡四個小時,再忙再累不能捨棄的還是書法,可見他對書法的執著了。
選定目標篆書
書法是藝術的一種,書法要能有個人風格,也得合乎法度與規範。
中國字體雖只有篆隸草行楷五種,以楷書為例,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等字帖,這些都是基本的法度,該好好的鑽研。鄭老師說了「梧鼠技窮」的故事,梧鼠身懷五種技能:能飛卻不能上屋,能緣卻不能窮木,能游卻不能渡河,能穴卻不能掩身,能走卻不能先人。說明梧鼠雖有五技,卻不能專精,這就像學習書法字體的道理。鄭老師相信「要成功很簡單,就只要努力把其中一件事情做好,這件事情做好了,其他事情自然就能做的更好。」
因此,老師選定篆字,不斷鑽研,也投入篆刻的小天地。鄭老師在訪談前後換了兩副眼鏡,我們好奇的問他是因為老花嗎?他才透露是當初太過投入篆刻世界,傷了眼睛及視力,最後,為了健康的關係放棄了篆刻,但篆刻精神則成為鄭老師創作的靈感。我們想依照鄭老師拼命三郎的個性,會因為篆刻傷到眼睛,一定是當初奮不顧身投入使然。
別把成績看的太重
還記得56屆台灣省政府全省美展的比賽,那是鄭老師第二次參加全國性的書法比賽。鄭老師寫了一幅很大字、很野、很狂放的36尺(230cm*90cm)作品,他認為,那並不是照著所謂的規矩創作的作品是不該得獎的,沒想到結果竟然得到了優選,他還繳了一大筆的稅金呢!之後,他陸陸續續投入書法比賽,得獎紀錄幾乎囊括全國性的所有比賽。因為比賽有了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也因為獲獎有了更多投入的動機,他覺得書寫其他字體的程度也提高了。漸漸的,鄭老師就不會太看重比賽的成績了,因為,自己實力的精進才是最重要的。
寫書法三十幾年,戒菸十幾年了,置身於裊裊菸霧中,可能是年輕時的書寫前的癖好吧!後來鄭老師成為公務人員,工作更加忙碌,若是要參賽,鄭老師通常會先將工作排程妥當,再請假兩三天來閉關,「除了先前的構思外,一件作品我要先習寫四五十次,比賽對體力是一個大負擔,現在年紀大了,不參加比賽了。」
對「磺溪九怪」的期許
磺溪是指大台中地區,包含彰化。在命名時,因為成員們都喜歡揚州八怪,有些喜歡「搞怪」,有些喜歡在創作時喝點小酒,因此以「磺溪九怪」命名。書法發展的歷史,在唐朝時重視法度、在宋朝時重視寫意、清朝以後重視個人的想法,磺溪九怪書會追求的就是勇於面對自己、扮演自己,追求展現個人面貌的書會。鄭老師希望磺溪九怪能能帶動彰化縣的書法風氣,並成為書法在21世紀民國時代的典範。
磺溪九怪在彰化縣文化局的那場展演另人印象深刻,大家穿著中國風的唐裝,嘗試在衣服、絲綾布匹上寫字畫畫,以書畫作品做為裝置藝術的材料,感覺創新意。其實,當初還有請模特兒來進行以創作品為主的走秀計畫,可惜,最後並未成行。成立書會,大家彼此交流砥礪,讓文人不再相輕,讓書法不再只是關起門來寫字這樣看似無趣的事情。
人生有夢就美
鄭老師從擔任世新大書法社社長開始,即開班授課教書法,回到彰化後,仍是一星期教七堂課,持續了三十年。目前為了追求個人自由只保留一節課,是免費教導好朋友的孫子。鄭老師的夢想就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以世新大學優秀校友的身分返校演講。書法可怡情養性,也與生活息息相關,一個立志當書法家的人,必定是個懂修身養性處處受歡迎的人。「書法藝術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學習書法須先了解中國字的結構,圓的、扁的、長的、方的、梯行的、平衡的,才能將字寫的好。」鄭老師以勤勞在基本面下功夫來勉勵我們這些小學生。
最後,鄭老師說他的父母對家庭教育最重視的就是要「兄友弟恭、以禮相待」。鄭老師說:「做人就如用毛筆,寫字用三四分筆就可以,凡事要懂得為人留餘地」。這就是所謂「福若盡,緣必孤;話若盡,人必易」的道理。我們從鄭老師身上體會到學習書法對生命視野的開拓及生命價值的提升,「雖千萬人吾往矣!」歡迎您與我們一起來學習書法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