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與鵝

王羲之,晉朝人,年代在西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很喜愛鵝,因為鵝的脖子極細長,並有彈性,當鵝的脖子擺動時,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態,揮毫轉腕,所寫的字雄厚飄逸,剛中帶柔,既像飛龍又像臥虎。
王羲之為了讓十指靈活有力,增加書寫的氣勢,他隨身都佩帶一顆晶瑩剔透、珠潤玉圓的明珠,不時握在手掌中,來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觀賞白鵝戲水,忽然家僮通報:「出家和尚筆工到訪。」王羲之隨手放下明珠,與和尚討論買筆、選筆的事。和尚走後,王羲之發現明珠不見了,到處找都尋不著,十分懊惱。
第二天,那和尚派人送來上百枝的精選毛筆,王羲之卻閉門不見。和尚感到不解,打聽之下,才知道自己是偷明珠的嫌犯,頓感冤屈,茶飯不思,沒多久,傷心過度而死。同時,王羲之家中的一隻大白鵝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沒幾天也死了。家人感到奇怪,剖開鵝的肚腸,竟發現了那顆明珠。原來那天大白鵝誤把明珠當飼料吞進肚裡了。王羲之非常難過,於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園的山林一併捐給了佛門建寺廟,並親筆題寫橫匾「戒珠寺」,懸掛門上,用來悼念和尚也告誡自己。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即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王羲之為了讓十指靈活有力,增加書寫的氣勢,他隨身都佩帶一顆晶瑩剔透、珠潤玉圓的明珠,不時握在手掌中,來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觀賞白鵝戲水,忽然家僮通報:「出家和尚筆工到訪。」王羲之隨手放下明珠,與和尚討論買筆、選筆的事。和尚走後,王羲之發現明珠不見了,到處找都尋不著,十分懊惱。
第二天,那和尚派人送來上百枝的精選毛筆,王羲之卻閉門不見。和尚感到不解,打聽之下,才知道自己是偷明珠的嫌犯,頓感冤屈,茶飯不思,沒多久,傷心過度而死。同時,王羲之家中的一隻大白鵝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沒幾天也死了。家人感到奇怪,剖開鵝的肚腸,竟發現了那顆明珠。原來那天大白鵝誤把明珠當飼料吞進肚裡了。王羲之非常難過,於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園的山林一併捐給了佛門建寺廟,並親筆題寫橫匾「戒珠寺」,懸掛門上,用來悼念和尚也告誡自己。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即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圖片引用至:http://www.mypupil.org/2009/120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