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僧懷素

懷素,唐朝人,年代是西元625~698年。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人。十歲時,突生出家之意,父母阻止不了,就任由他落發為僧。 懷素嗜酒如癡,愛書如命,這裏的書,是書法,懷素的書法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稱為狂草。
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 「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 當時長安城內,許多王公名流都想結交這位狂僧。許多人為求得他的草字,知他愛酒,便買下好酒將他款待。酒後的懷素,寫起書法來,更是疾風馳雨,如壯士拔劍,如飛鳥出林,如驚蛇入草。揮毫落紙如雲煙,變化無窮,其中的妙處,需要心靈有一定境界的人才能體悟出。懷素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讀懷素的一首詩,只覺灑脫非凡。有如一個人在雲海松濤,一手執酒痛飲,一手蘸墨狂書,似行雲萬狀,流水千行,劍舞落花,撥琴灑月。「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草聖欲成狂便發,真堪畫入醉僧圖。」現實中,懷素就是一位醉僧,他雖出家為僧,似乎從不坐禪。他性情疏放,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四件事,喝酒、吃肉、雲遊、草書。就連睡覺,也是在喝醉之後,他的草書,也都是在醉態中完成。一個和尚,修煉到這層境界,讓人覺得實在是不枉此生。「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
每當懷素喝下酒,就覺得自己是飄飄欲仙的神人,手中的筆,也成了神筆,可以恣意揮灑,幻化無窮。 他在雲中悟到多奇,在風中悟出美妙,聽流水悟到曲折,聽琴音悟出清韻。所以懷素的書法,天然不修雕飾,讓人看了,願意拋擲一切,只在那縹緲虛空的水墨中,盡情遊戲。懷素和尚的草書,已到了須臾之間就能縱橫揮毫千萬張之境。
一個苦行僧,買不起紙,便在寺院外的荒地,種上了萬株芭蕉。每日取蕉葉臨帖揮灑,寒來暑往,從不間斷。這也就是著名的典故,懷素書蕉。因他的住處是一片蕉林,故稱“綠天庵”。他每日裏磨墨洗筆的地方,稱“硯泉”。而他寫壞的盤、板,還有許多寫斷的筆頭,都埋在一起,名為“筆塚”。懷素這些點滴的歲月,都成了讓人稱奇的故事,然而,故事的長短,從來都無關生命。無論他消逝了多少年,那些故事,一如陳年窖釀,歷久彌香。
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 「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 當時長安城內,許多王公名流都想結交這位狂僧。許多人為求得他的草字,知他愛酒,便買下好酒將他款待。酒後的懷素,寫起書法來,更是疾風馳雨,如壯士拔劍,如飛鳥出林,如驚蛇入草。揮毫落紙如雲煙,變化無窮,其中的妙處,需要心靈有一定境界的人才能體悟出。懷素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讀懷素的一首詩,只覺灑脫非凡。有如一個人在雲海松濤,一手執酒痛飲,一手蘸墨狂書,似行雲萬狀,流水千行,劍舞落花,撥琴灑月。「人人送酒不曾沽,終日松間掛一壺。草聖欲成狂便發,真堪畫入醉僧圖。」現實中,懷素就是一位醉僧,他雖出家為僧,似乎從不坐禪。他性情疏放,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四件事,喝酒、吃肉、雲遊、草書。就連睡覺,也是在喝醉之後,他的草書,也都是在醉態中完成。一個和尚,修煉到這層境界,讓人覺得實在是不枉此生。「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
每當懷素喝下酒,就覺得自己是飄飄欲仙的神人,手中的筆,也成了神筆,可以恣意揮灑,幻化無窮。 他在雲中悟到多奇,在風中悟出美妙,聽流水悟到曲折,聽琴音悟出清韻。所以懷素的書法,天然不修雕飾,讓人看了,願意拋擲一切,只在那縹緲虛空的水墨中,盡情遊戲。懷素和尚的草書,已到了須臾之間就能縱橫揮毫千萬張之境。
一個苦行僧,買不起紙,便在寺院外的荒地,種上了萬株芭蕉。每日取蕉葉臨帖揮灑,寒來暑往,從不間斷。這也就是著名的典故,懷素書蕉。因他的住處是一片蕉林,故稱“綠天庵”。他每日裏磨墨洗筆的地方,稱“硯泉”。而他寫壞的盤、板,還有許多寫斷的筆頭,都埋在一起,名為“筆塚”。懷素這些點滴的歲月,都成了讓人稱奇的故事,然而,故事的長短,從來都無關生命。無論他消逝了多少年,那些故事,一如陳年窖釀,歷久彌香。
圖片引用至:http://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