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家華大師訪談紀錄
在大大方方的眼鏡上,是兩道又濃又黑的八字眉,他個子小小的,瘦瘦的,說話聲音也小小的,但是他對書法的熱情與執著,卻大到無邊際,他是磺溪九怪一員~~劉家華老師。
在大大方方的眼鏡上,是兩道又濃又黑的八字眉,他個子小小的,瘦瘦的,說話聲音也小小的,但是他對書法的熱情與執著,卻大到無邊際,他是磺溪九怪一員~~劉家華老師。
從零開始
劉老師回憶就讀台中師專時期,需要選擇社團發展專長,回想起國小時候曾因為書法寫的不錯被老師稱讚過,因此選擇了書法社團。因為參與社團,開始鑽研書法的知識,也陸續參與一些比賽,並獲得一些獎項的肯定。師專畢業後分發到台北,跟隨江育民老師繼續學習書法,江老師年紀其實只大劉老師六歲,但是,他本身對歷代書家的字體著墨很深,教學用心,因此,劉老師跟隨江老師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江育民老師是影響他最多的老師。
練習即比賽
學習書法要花很多的時間,尤其是剛入門的階段,雖然犧牲了許多娛樂的時間,但學習書法這一路走來,受到許多老師們的鼓勵很多,從來不覺得辛苦過,一直是樂在其中,唯一的目標就是想突破自己,想不斷精進提升自己的能力。劉老師他參加書法比賽的時間並不長,把每年固定時間的書法比賽,當作激勵自己練習的機會,當有比賽交作的期限壓力時,就會更努力壓縮自己的時間去練習。民國80年的時候,自己的作品獲得全國美展的第一名,那是既意外又高興印象最深刻的往事。從事教職後,也會鼓勵學生多多參賽,但,希望學生把重點放在努力練習而非追求成績好壞。練習中,自己能力的進與退,就是此戰最豐盛的賞賜。
論創作與創意
劉老師創作時,喜歡挑一個安靜的環境,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泡一杯茶或咖啡,先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創作時,要能有新意及個人風格,這是很需要時間去揣摩去思考的,雖然,每一幅作品送出來時都是經過練習的,但是,其實,還是會自己覺得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劉老師如此說。他創作的靈感來自於目前正在學習的名家字體,或者會因應比賽主題的需求去創作,早期大部分都寫楷書,但是,其實自己很喜歡寫行草,例如,有一段時間,由於較常練習王鐸的作品,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都具有王鐸的樣子,劉老師不喜歡這樣的感覺,他認為在創作時,應該要能跳脫名家給的框架,這才能走出自己的風貌。
讚美更有效
劉老師的家人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喜歡上寫書法,從小開始就跟著爸爸學習寫書法,直到現在大女兒已經到外地讀大學了,返家時,還是會和爸爸一起學習書法,當初全家人一起寫書法的時光,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在自己教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讚美對學生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這星期剛好要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由於這學習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書法,劉老師興起讓學生寫春聯的想法,沒想到,學生的表現都比平時好非常多,他給了他們很高的成績,學生有了更強烈的學習動機,也更努力投入練習。
書會交流的開始
與趙宗宋、劉志欣、張倍源、黃榮森老師等人都是員青畫會的成員,因為大家都是彰化人,也都具有相同的興趣。當時,劉老師正在寫以「揚州八怪」為主題的論文研究,所以,興起了成立「磺溪九怪」書會的想法。成立書會後,第一次會議即是在劉老師住處討論開會。另外,劉老師還參加彰化縣書法協會,參加不同書會的好處,在於透過定期展覽,會驅使自己不能鬆懈,且能透過觀摩、激勵、展現更多的風格。
磺溪九怪在南州國小或員林高中揮毫的活動,劉老師都參與其中。尤其是員林高中的那一次,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有過書寫在牆壁上的經驗,但是,在員林高中是要在女兒牆上寫赤壁賦,女兒強又矮又長,赤壁賦又長又難,雖然是九怪接力一人寫一段,但每個人還是都寫道到趴到地上去了,這個寫到趴下去的經驗,真的讓他非常難忘。還有一次,在文化中心的那次展演,大家在衣服、布條上創作成為裝置藝術,這讓他們深刻的體會書法融入生活的最佳方式。
生命自會尋找出口
目前劉老師在建國科技大學兼課,教導書藝欣賞,發現,大多數來上課的學生,都是與劉老師相同,雖然在小學階段沒有正式拜師,但是,對於書法不排斥外,曾經在這部份獲得鼓勵或肯定的人,會在成人後回頭選擇重新投入的人比率較高。這幾年,遇到一個從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延畢的學生,他想要往書畫方面發展,轉學報考台藝大研究所,但是,他只學過書法,從來不曾學過畫畫,因此,劉老師幫他介紹到會友莊連棚老師的弟弟莊連東老師那裡學畫,努力了兩年,真的成功考上台藝大了,畢業後,持續精進的他又順利考上台藝大的博士班。ㄧ個能真誠面對自己興趣,並勇於為自己生命選擇負責的人,即是生命的勇者吧!
書法不是菁英教育
面對現在的教育大環境,針對在小學推動書法教育的問題,劉老師認為:時間壓縮、聲光效果吸引力不足、學習動機弱、心靜不下來,是影響學生學習書法的要因。書法的功用除了修身養性、靜心養氣外,是屬於動靜皆宜的學習。國小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重點,教師則需要多鼓勵及讚美,勿給學生太大壓力。參與國語文競賽的選手其實都是屬於菁英教育的一環,需要的是熟練度,這不僅需要選手本身投入時間與精力去練習,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及協助。當然,這不是劉老師推動書法教育的宗旨,他認為,具有選手資格或創作資質的只是少數人,書法教育要培養的是對美感的感知能力,畢竟,能創作的人有限,但能具有欣賞美的能力的才會是一個國家優良公民的素質。
看看國外想想自己
為什麼國人去國外旅行時,都會選擇去博物館參觀,但是,在台灣,真正去過故宮博物館的人有幾個呢?以前,參觀故宮,都是以日本人為主,在日本書法書籍是很昂貴的,但是日本仍舊投入許多經費及資源在維繫書道教育的推廣,前兩年,日本拍了一部「舞動甲子園~書法女孩」即是以溫馨勵志的故事呈現書法社團此藝術帶給生命的影響,這是我們台灣值得借鏡學習的方向;現在,參觀故宮,則以大陸人為多數,地大物博的大陸,已重申將書法教育納入正式課程,將來左右書道藝術走向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就讓書法教育,從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扎根吧!
劉老師回憶就讀台中師專時期,需要選擇社團發展專長,回想起國小時候曾因為書法寫的不錯被老師稱讚過,因此選擇了書法社團。因為參與社團,開始鑽研書法的知識,也陸續參與一些比賽,並獲得一些獎項的肯定。師專畢業後分發到台北,跟隨江育民老師繼續學習書法,江老師年紀其實只大劉老師六歲,但是,他本身對歷代書家的字體著墨很深,教學用心,因此,劉老師跟隨江老師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江育民老師是影響他最多的老師。
練習即比賽
學習書法要花很多的時間,尤其是剛入門的階段,雖然犧牲了許多娛樂的時間,但學習書法這一路走來,受到許多老師們的鼓勵很多,從來不覺得辛苦過,一直是樂在其中,唯一的目標就是想突破自己,想不斷精進提升自己的能力。劉老師他參加書法比賽的時間並不長,把每年固定時間的書法比賽,當作激勵自己練習的機會,當有比賽交作的期限壓力時,就會更努力壓縮自己的時間去練習。民國80年的時候,自己的作品獲得全國美展的第一名,那是既意外又高興印象最深刻的往事。從事教職後,也會鼓勵學生多多參賽,但,希望學生把重點放在努力練習而非追求成績好壞。練習中,自己能力的進與退,就是此戰最豐盛的賞賜。
論創作與創意
劉老師創作時,喜歡挑一個安靜的環境,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泡一杯茶或咖啡,先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創作時,要能有新意及個人風格,這是很需要時間去揣摩去思考的,雖然,每一幅作品送出來時都是經過練習的,但是,其實,還是會自己覺得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劉老師如此說。他創作的靈感來自於目前正在學習的名家字體,或者會因應比賽主題的需求去創作,早期大部分都寫楷書,但是,其實自己很喜歡寫行草,例如,有一段時間,由於較常練習王鐸的作品,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都具有王鐸的樣子,劉老師不喜歡這樣的感覺,他認為在創作時,應該要能跳脫名家給的框架,這才能走出自己的風貌。
讚美更有效
劉老師的家人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喜歡上寫書法,從小開始就跟著爸爸學習寫書法,直到現在大女兒已經到外地讀大學了,返家時,還是會和爸爸一起學習書法,當初全家人一起寫書法的時光,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在自己教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讚美對學生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這星期剛好要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由於這學習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書法,劉老師興起讓學生寫春聯的想法,沒想到,學生的表現都比平時好非常多,他給了他們很高的成績,學生有了更強烈的學習動機,也更努力投入練習。
書會交流的開始
與趙宗宋、劉志欣、張倍源、黃榮森老師等人都是員青畫會的成員,因為大家都是彰化人,也都具有相同的興趣。當時,劉老師正在寫以「揚州八怪」為主題的論文研究,所以,興起了成立「磺溪九怪」書會的想法。成立書會後,第一次會議即是在劉老師住處討論開會。另外,劉老師還參加彰化縣書法協會,參加不同書會的好處,在於透過定期展覽,會驅使自己不能鬆懈,且能透過觀摩、激勵、展現更多的風格。
磺溪九怪在南州國小或員林高中揮毫的活動,劉老師都參與其中。尤其是員林高中的那一次,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有過書寫在牆壁上的經驗,但是,在員林高中是要在女兒牆上寫赤壁賦,女兒強又矮又長,赤壁賦又長又難,雖然是九怪接力一人寫一段,但每個人還是都寫道到趴到地上去了,這個寫到趴下去的經驗,真的讓他非常難忘。還有一次,在文化中心的那次展演,大家在衣服、布條上創作成為裝置藝術,這讓他們深刻的體會書法融入生活的最佳方式。
生命自會尋找出口
目前劉老師在建國科技大學兼課,教導書藝欣賞,發現,大多數來上課的學生,都是與劉老師相同,雖然在小學階段沒有正式拜師,但是,對於書法不排斥外,曾經在這部份獲得鼓勵或肯定的人,會在成人後回頭選擇重新投入的人比率較高。這幾年,遇到一個從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延畢的學生,他想要往書畫方面發展,轉學報考台藝大研究所,但是,他只學過書法,從來不曾學過畫畫,因此,劉老師幫他介紹到會友莊連棚老師的弟弟莊連東老師那裡學畫,努力了兩年,真的成功考上台藝大了,畢業後,持續精進的他又順利考上台藝大的博士班。ㄧ個能真誠面對自己興趣,並勇於為自己生命選擇負責的人,即是生命的勇者吧!
書法不是菁英教育
面對現在的教育大環境,針對在小學推動書法教育的問題,劉老師認為:時間壓縮、聲光效果吸引力不足、學習動機弱、心靜不下來,是影響學生學習書法的要因。書法的功用除了修身養性、靜心養氣外,是屬於動靜皆宜的學習。國小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重點,教師則需要多鼓勵及讚美,勿給學生太大壓力。參與國語文競賽的選手其實都是屬於菁英教育的一環,需要的是熟練度,這不僅需要選手本身投入時間與精力去練習,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及協助。當然,這不是劉老師推動書法教育的宗旨,他認為,具有選手資格或創作資質的只是少數人,書法教育要培養的是對美感的感知能力,畢竟,能創作的人有限,但能具有欣賞美的能力的才會是一個國家優良公民的素質。
看看國外想想自己
為什麼國人去國外旅行時,都會選擇去博物館參觀,但是,在台灣,真正去過故宮博物館的人有幾個呢?以前,參觀故宮,都是以日本人為主,在日本書法書籍是很昂貴的,但是日本仍舊投入許多經費及資源在維繫書道教育的推廣,前兩年,日本拍了一部「舞動甲子園~書法女孩」即是以溫馨勵志的故事呈現書法社團此藝術帶給生命的影響,這是我們台灣值得借鏡學習的方向;現在,參觀故宮,則以大陸人為多數,地大物博的大陸,已重申將書法教育納入正式課程,將來左右書道藝術走向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就讓書法教育,從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扎根吧!